其他
東華三院「善膳軒」社區飯堂開幕十元熱食助基層家庭得溫飽
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資料顯示,本港於2011年有超過一百一十五萬貧窮人士,佔全港總人口百分之十七。東華三院為了紓民解困,關懷和支持有需要之人,開展了一系列由「食」開始的善膳系列服務,包括了由該院資助的「善膳軒」社區飯堂、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務,以及攜手扶弱基金資助的「善膳幹線」社區關懷計劃。
「善膳軒」社區飯堂為該院一項創新的扶貧服務,以社會企業的營運手法,建立平台予社會人士,促進貧富之間的關愛文化,推廣當顧客以正價購買一份餐膳,便等於津助一名基層家庭人士於「善膳軒」享用「十元飯」餐膳。受惠的有需要人士經評估後,可以有效會員證享用十元健康有營熱食套餐,包括無味精老火湯、少油、少鹽的熱食及飲品。而有特別困難之人士,更可經社工評估而獲得「善膳餐劵」,免費享用飯餐。此外,善膳軒為有需要之人士提供就業機會及培訓,以便為投入勞工市場作好準備。
「善膳軒」所有收益扣除營運開支,均撥作社會服務用途,用作資助有需要人士享用「十元飯」餐膳。善膳軒自2012年6月中旬,直至10月31日,已為受惠人士提供超過一萬五千五百餐熱食服務。期盼在未來的日子,能有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於此服務。
「善膳軒」社區飯堂已於11月23日舉行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典禮,並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太平紳士主禮。東華三院配合「地區為本」的扶貧策略,在西九龍區網絡超過一百七十多個地區協作團體、義工組織、僱主、小商戶及善心人士,在西九龍區推出了相應的扶貧計劃,轉化有需要人士的能力,實踐「助人自助」精神,回饋及貢獻社會,達致脫貧的長遠目標。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4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5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6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82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助理主任黃慧珊小姐聯絡。
個案分享
阿天
阿天是一位高大威猛的全職住家男士,兒子就讀中一,太太患有嚴重糖尿病行動不便,加上視網膜脫落,雙眼已經失去了視力,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由阿天一人負責。為了節省開支,他們現時一家三口搬往一間不足五十尺的劏房。房內擺放一張雙格床後,已沒有足夠空間煮食。善膳軒廉價熱食服務減輕阿天一家在食物方面的開支。此外,阿天更與其他基層的男士,組成綠色物流隊,回饋社會為其他基層家庭及捐贈者,以點對點的方式,把捐贈者的物資送到有需要的家庭,一方面照顧患病太太,一方面積極回饋社會。
阿妹
阿妺於2009年由紹興農村來港與丈夫及兩名兒子一同生活。面對繁忙的都市生活、居住在不足七十尺的劏房,再加上丈夫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一家四口依靠三人綜援金過活,長期處於入不敷支的情況。阿妺於2011年初誕下幼子,其後患上產後抑鬰症,經社工介入協助,並轉介使用廉價膳食援助及托兒服務等等支援,減輕阿妺的生活壓力,再配合藥物治療,阿妺現已漸漸康復。
陳女士
因家庭糾紛,陳女士與兩名女兒暫遷出居住,每月靠家人數千元的資助生活,由於家中有幼女,陳女士未能外出工作,以幫補生活。數伙家庭共用一廚房,煮食用具相當簡單,因此,陳女士一家三口對於餐膳亦不能有太高要求,能温飽便可。在百物騰貴的環境下,經濟壓力甚大,捉襟見肘。適逢善膳軒試業營運,陳女士及兩名女兒成為社區飯堂的會員,經常使用服務,以解決膳食及營養的問題,大大減輕了壓力。陳女士更積極投入義工活動,幫助其他有需要之人士。
東華三院主席陳文綺慧(左四)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太平紳士(左五)及嘉賓為東華三院「善膳軒」社區飯堂主持剪綵儀式。
(左起)東華三院主席陳文綺慧、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太平紳士及東華三院第一副主席陳婉珍試飲無味精老火湯,大讚味道良好。
嘉賓參觀東華三院「善膳軒」社區飯堂,並與員工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