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東華三院誌趣三投青年藝術創作中心「情牽柴灣」分享會「八、九十後」連繫街坊細味老店情懷
近日社會上不斷有聲音批評大財團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這反映了不少港人都對老舖、小店有情意結,即使屬於八、九十後的青少年也不例外。一群被社會標籤為「三低」——低學歷、低收入、低動機的青少年,接受東華三院「誌趣三投青年藝術創作中心」的攝影及平面設計培訓後,出版了名為「情牽柴灣」的年曆。他們把自己日常光顧小商戶的生活經驗集結起來,並通過文字、插畫表達出被大財團壟斷的社區中,小商戶掙扎求存的感人故事。
為了讓更多市民認識柴灣社區及宣傳社區資本概念,讓柴灣成為一個跨代、跨界別關愛的社區,東華三院於四月二十九日舉辦「情牽柴灣」分享會。主禮嘉賓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楊家聲主席認為青少年以自己長大的地方「柴灣」作為主題,透過認識社區內已有三十年或以上歷史的茶餐廳、士多、雜貨店來解構柴灣的歷史,為建立和諧社區及編織互助網絡踏出了第一步。
當日,「誌趣三投」計劃學員Joe分享他的故事。來自綜援家庭、會考零分的Joe曾當過文員助理,但後來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而決定辭職。Joe參加「誌趣三投」計劃時中心正值進行數個拍攝計劃;志願當編劇及自小喜愛幻想的Joe提出希望可參與拍攝工作,於是中心安排了導演鄧子明成為Joe的生命導師,不時帶他外出工作實習,還教他拍攝短片;而Joe第一次拍攝的短片竟於短片比賽中獲得學生組亞軍,期後再拍攝的短片亦屢次獲獎,大大提升他的自信心。他在參與是次《情牽柴灣》年曆的採訪期間,亦開始關心社會及思考社會問題。
分享會當日同時舉行了「情牽柴灣」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式,透過谷歌地圖(Google Map)以柴灣港鐵站為起點,帶領大家走遍柴灣,尋找老店。現在市民可以從手機應用程序在線發佈平台或以QR碼下載該程式。此外,「情牽柴灣」暨學員作品展覽將於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五日假柴灣青年廣場的Y-展覽平台舉行。
東華三院誌趣三投青年藝術創作中心得到勞工及福利局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與勞工處合辦的「新紮創奇『職』」計劃」的資助,為十五至廿四歲、學歷於副學位以下的離校青少年提供免費設計及攝影課程、生命導師和在職培訓的機會。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4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5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6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857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民政事務總署東區民政事務處筲箕灣聯絡組主管陳豪勳 (左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楊家聲 (中)、東區區議會社區建設及服務委員會主席洪連杉 (右二)及嘉賓為「情牽柴灣」手機應用程式主持啟動儀式。
嘉賓與東華三院誌趣三投計劃的學員、生命導師及計劃團隊合照。
學員於「情牽柴灣」分享會上在主持著名足球評述員李德能(右三)的帶領下分享他們在參與計劃後的改變。